首页-新闻动态-行业动态行业动态

游刃有余谋求天时地利人和——养殖场的外部关系篇

更新时间:2011-11-16 来源:农财宝典 【字体:大 中 

古语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对投资猪场而言,止语显然适用。

什么是天时?简而言之,行情大环境、疫病流行情况;什么是地利?养殖地理位置、基础设施条件;什么是人和?内部人员管理、外部关系交往。

从某种意义上讲,行情不好,设施较差,最多影响猪场的效益,是赚多赚少的问题;而内外关系不畅尤其是外部关系不和谐,则可能决定猪场的生死存亡。

 

◆ 《农财宝典》记者 彭进 李丹


政企关系:大养殖场躲不掉

老戴在江门某镇办了一家100头母猪的养殖场。谈到政府部门,他微微一笑: “这么多年,他们没麻烦过我,我也没麻烦过他们。”

他的意思很明显,作为一家规模不大的养殖场,他没有与政府牵扯上任何好或差的关系。 “不求政府任何事情,只希望政府部门不要来打扰正常运作,就谢天谢地了”。

在养殖业,大多数中小养殖场老板都抱着这样的潇洒心理,也确实能应付自如。不过,这种态度对大型养殖场并不管用。出于环保、防疫等因素的考虑,但凡存栏规模有几百头母猪以上的养殖场,势必纳入政府部门的常规监测范围。小养殖场或许还可自由自在,大企业期望躲开政府,则属于奢望。

直性子的老刘自称吃过这方面的亏。他在珠三角某地养了几百头母猪,算是当地规模不小的养殖大户,不过他性格比较耿直,也不善于和官员打交道。有一段时间,当地镇政府部门经常前往他的猪场检查,并一度查出他添加四环素等药物在饲料里,为此狠狠罚了他一笔款。搞得他很是郁闷。

后来,老刘才得知,原来这“麻烦”是他“不懂事”惹来的。当地政府曾向大猪场收取企业卫生费,而老刘等人的猪场根本没有注册成企业。他匿名向媒体和上级政府投诉,镇政府被迫不了了之。但政府领导最后怀疑到他的头上,遂对他的猪场严加检查,终于找出他的漏子。老刘对此愤愤不平: “我好好养我的猪,居然也会惹上麻烦,真是无奈。” 他十分担心长期遭遇骚扰。

企业与政府部门的关系常常处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玄妙境地,其中甚至有许多上不得台面的灰色地带。但是,在复杂的当下中国,大型养殖场不可不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大场一旦与地方政府闹僵,则可能面临许多难题,甚至可能在拆迁运动中首当其冲。

大型养殖场与地方政府关系和谐,自有许多好处。

信息灵通是第一大好处。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均有各种名目的生猪扶持项目出台,扶持资金源源不绝。多位业内人士坦言,由于现实的种种原因,政策的变动和内部信息首先掌握在政府官员手中。近水楼台先得月,与地方政府关系良好的大猪场首先获得申请扶持机会,已经成为行业的事实。

在广州某镇从事水产养殖的梁先生最近正在找地,正准备养几百头母猪。他十分看重与基层政府的关系。他坦言,养殖场规模扩大后,可能会有一些难以预料的困扰,从实际出发,搞好政企关系首先是为养殖场寻找一点保护,至少没有人来找麻烦。他透露,有些背景特殊的猪场甚至能够挺过外人难以想象的“难关”:去年,某地区曾规划禁养区,大规模拆除养猪场,但有一家大型猪场却至今仍在运营……

 

村企关系:村民找岔子很容易

如果说维护上层关系显得有些暧昧,那么,学会与村民和谐相处,也是颇有中国特色的生存之道。猪场大多远离城镇,必须租用农村村民的集体土地。而农村的集体环境相对复杂,一个村庄中,即使只有一部分村民对猪场不满意,也可能让猪场不得安宁。

事实上,许多养殖场由于投入等原因,确实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而许多村民也存在借大企业为村庄谋福利的动机。多种原因造成,大猪场与村民容易爆发矛盾。

村民的骚扰手段可以多种多样,或投诉,或堵门,或挖路,或断电……总之,一旦冲突展开,猪场往往成损失最大的一方。中国是一个重人情也重潜规则的社会,人越多的地方,法律和规则有时候并不能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猪场只能依靠自己的灵活处理。

据农财宝典记者了解,为了搞好村企关系,许多大型养殖场不但付出比普通小养殖场更贵的租金,还额外承担了许多活动,例如,逢年过节向村中孤寡老人献爱心,为村里修桥筑路,给村委会送礼……

粤东某大型养殖公司就遭遇了如此尴尬。该公司上一任的猪场负责人甚至因没有处理好当地的种种关系而被调离了岗位。

该公司新任负责人告诉记者,因公司新落成,与周围村民的关系还不是很和谐。 “附近村民与猪场工人打架吵闹的事情常有发生。最头疼的是通往猪场的唯一一道桥现在摇摇欲坠,村委会目前要求公司重新修缮。”

该负责人介绍,年久失修的路桥本已满身沧桑,公司已跟村委会提过共同修桥的意向,但村委会以“都是你们公司用”为由要求公司单方面承担所有的费用,并且开出首期20万元的不低造价。 “局面有点僵了,”负责人表示,公司认为单方面承担这笔费用有些牵强,加上村委会似乎有“吃”一笔的意向,所以此事彼此谈得很不愉快。

不过,村民过桥都是走路或是开摩托车,不成问题,而拉饲料的车、拉猪的车都是大卡车,长此以往肯定会出问题。

“现在村民甚至将桥两边筑起了水泥柱,不让车经过,” 该负责人表示,他们已陷入两难境地:修桥,村委狮子大开口,并且没完没了;绕路,山路危险并且也需要重新修路。公司最后只能找来村委的上一级管理部门协调处理此事。 “但积怨也因此而累积,不断有村民进入猪场闹事,理由各异:猪粪污染了他们家,他们家苍蝇蚊虫不断,剪断猪场的电源。”负责人称,村委会根本不管,面对这种种闹事的情况,猪场只能冷处理,力图息事宁人。

 

做好排污是搞好关系的基础

其实,无论是政企关系还是村企关系,除了找准对方的需求,猪场也需要从自身找原因。如果自身条件过硬,只要没有超出法律的欲望,对外关系相对容易处理。

目前,在多数情况下,引发猪场与政府矛盾的,主要是禁养令伴随的拆迁风波;而引发猪场与村民纠纷的,则除了租金、合同等争议,主要是污染问题。

可以想见,在环保压力日益增大的未来,猪场首先需要做的,无疑是搞好排污工作。政府害怕猪场污染环境,村民则担心污染影响生活。如果排污做不好,惹来群体投诉,政府也没招。能否做好环保建设,是未来若干年大猪场能否和谐处世的基础。

广东开平广三保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培扬就认为,猪场要处理好各方关系很简单,最重要的就是站在对方的位置思考,不给对方添麻烦。历史上,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广三保曾经多次遇到拆迁,尽管付出了很大代价,但还是认真服从了地方政府的规划。

据介绍,20091月起,广三保公司就开始在江门市开平苍城镇寻找合适的土地。该公司向地方政府做出两个承诺,第一要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第二不能造成污染。

孙培扬透露,建大猪场,需要层层申请,最不好通过的关卡就在村一级。农村的基层组织关系复杂,即使有20%的村民不同意,他们都不敢轻率行事。公司必须家家户户挨个交流,保证在村民大会上获得100%签名同意。

从谈判到开工,江门广三保整整用了两年多时间。他们根本没有就村民提出的租金讨价还价,一口答应,但仍然遭遇挫折。他们本来与A村谈判,A村村委会刚刚换届,村民意见不统一,故转而再与相邻的B村谈。在带领B村村民参观广三保其它猪场的环保措施之后,B村村民集体同意,他们方才成功签下约800亩土地。

孙培扬说,这个场将饲养3000头母猪,年出栏商品猪约5.5万头。为了合理排污,该场不但采用了不少新技术,还将按照泰国正大的模式建设2.9万立方的大型沼气池,造价至少300万元(按传统工艺可能耗费600万元)。这种新沼气池中,粪便发酵时间将达40,而非普通沼气池的7天。

孙培扬坦言,并非每一个企业都舍得或有能力在环保设施方面投钱。这就决定了,未来,养殖企业与外界的纠葛还会不少。

上一篇:养“猪”减税关键在税费统一
下一篇:未来养猪业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模式